
新高一,新题型

这是开学第一周,刚刚经历过七天军训和五天集训的同学们,似乎心中并无太大波澜,毕竟暑假的结束,并不是我不愿意、你不愿意就可以逃避了的。所以抱有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高中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按照本校惯例,新高一即便是开学第一周也需要进行周测——数学周测。怎么一上来就已经开始考验了?并没有人知晓,只是平静地随时间而去,人人都只想换来一份开门红,我亦不例外。
话都说到这儿了,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十分明确吧——那就是对第一周数学周测卷的全面复盘!
这里可以先给大家看一下整一幅卷面:


因为通常数学周测是在周二下午进行的,所以实际上在本次周测前我只上了两节数学课,但得益于我们优秀的数学老师钟老师(高中正高级教师呢)的高效教学,集合这一块我们班只花了一节半课时便掌握了,足以证明我们班学习效率之高,当然另外半节课是作为新高一礼物的吹水环节。
忘记说了,整一份卷子的总分是90,其中还是有许多我没见过的新题型的,然而我仅仅只是达到了钟老师眼中的及格线80分往上一点,82分(比我预估中的满分差了一些😢),但人不可能总是完美的,所以适当给予自己一些容错空间也并非什么不好的事情,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我的一些问题,包括做题习惯。
就如第11题,这道题其实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很简单,只需简单分类讨论即可解出,只不过是步骤麻烦了一些,同时也存在更大的局限性(?)——相比技巧穿针引线法来说逊色了不少:我们只需先令不等式左侧等于
我的唯二失分中另一处就是第13题的第(2)小问了,这个的失分原因很简单,就是没有检验,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的边做边检查,以至于最后多写了范围……应为
总之以上两道错题都可以归结为非智力因素错误,这是考试中最最最忌讳的情况,今后必须要尽可能减少这类错误,当然没有是再好不过的了!
最后其实还有一道题我比较想在这里提一下,就是14题的第(3)小问,虽然这一道题我拿了满分,但是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比较有价值的,值得鉴赏。这一小问看似困难,实则只需要我们找到任意一个突破口即可轻松拿捏~
这里再复述一下题面:
解法 Ⅰ
这一类解法是老师同学们普遍认可的,其因是比较容易理解,步骤也较为简单。
根据题意,我们可以知道集合
解法 Ⅱ
这一种解法是博主本人在考场上想出来的,虽然并不比上一种解法简单,但是依然值得一看。
这一种做法的切入点就在于二倍关系,我们从题目条件中可知,集合
- 当集合
中的元素全为整数,即 时,因为 ,所以集合 应该至少含有4个偶数,而我们又发现集合 中恰好含有4个偶数: ,故集合 可以确定下来,即
与上一种解法同理,当
- 当集合
中的元素不全为整数,即 时,又因为 ,所以 ,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即:我们在集合 中任选4个元素,但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偶数,则这些元素的一半的集合就是 ,但是由于 (集合 的元素个数为7),且其中有且仅有3个非偶数元素,所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,我们任选的4个元素之中有至少一个偶数元素,所以此时集合 中至少有一个整数元素,即 .
整合一下以上所得信息,可知此分类下的集合
综上所述,不存在符合题意的集合
到这里,整张卷就复盘得差不多了,其中新题型确实不少,虽然大部分都做对了,但还是必须再次强调一下应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错误的题目,这样失分实在太冤了!对于最后一题,第二种解法可能会更加难理解,这里可以作为一种思维的拓展,了解即可。
希望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,期待下一周的周测!
- 标题: 新高一,新题型
- 作者: Horean0574
- 创建于 : 2025-09-06 11:23:49
- 更新于 : 2025-09-06 12:02:36
- 链接: https://blog.hxrch.top/posts/483a326d/
-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